日韩精品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-日韩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-丰满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-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

技術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電導率的測量原理

電導率的測量原理

更新時間:2020-10-24點擊次數:3234

電導率的測量原理是將相互平行且距離是固定值L的兩塊極板,放到被測溶液中,在極板的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勢。然后通過電導儀測量極板間電導。

電導率的測量需要兩方面的信息。一個是溶液的電導G,另一個是溶液的電導池常數Q。電導可以通過電流、電壓的測量得到。

根據關系式K=Q×G可以得到電導率的數值。
    而Q= L/A

A——測量電極的有效極板面積

L——兩極板的距離

這一值則被稱為電極常數。在電極間存在均勻電場的情況下,電極常數可以通過幾何尺寸算出。當兩個面積為1cm2的方形極板,之間相隔1cm組成電極時,此電極的常數Q=1cm-1。如果用此對電極測得電導值G=1000μs,則被測溶液的電導率K=1000μs/ cm。

一般情況下,電極常形成部分非均勻電場。此時,電極常數必須用標準溶液進行確定。標準溶液一般都使用KCl溶液這是因為KCl的電導率的不同的溫度和濃度情況下非常穩定,準確。0.1mol/l的KCl溶液在25℃時電導率為12.88ms/cm。

所謂非均勻電場沒有常數,而是與離子的種類和濃度有關。因此,一個純雜散場電極是*復雜的電極,它通過一次校準不能滿足寬的測量范圍的需要。